瑞典再降息 幅度超預期

瑞典再降息 幅度超預期
2016-02-12 00:00:48
經濟日報 編譯廖星嵐/綜合外電

瑞典央行宣布下調原本已為負值的基準利率,附買回利率調降15個基點至負0.5%,降息幅度超過市場預期。央行並表示已準備好祭出一切措施拉抬通膨,和抑制克朗繼續升值。

彭博資訊先前訪調的多數分析師認為瑞典央行會降息,但多數分析師估計的降息幅度不及瑞典央行決策。瑞典央行表示,今年上半年政府購債將按照計畫進行,並將來自到期債券和投資組合中支息的票券進行再投資,直到進一步通知,這番話實際上等於擴大現行的購債計畫。

瑞典央行還說,若評估後認為有必要捍衛通膨目標,貨幣政策可能還會「更寬鬆」。央行說目前正在尋找其他放寬貨幣政策的方式,包括干預匯市。

瑞典克朗11日盤中貶值1.6%至9.61克朗兌1歐元,為去年8月以來最低水準。

瑞典央行表示,由於低通膨率以及某些央行追求更為擴張的貨幣政策,全球發展的不確定性仍高。

瑞典的貨幣政策必須符合這個現況,否則瑞典克朗的升值步調可能比預期更快,如此一來可能將更難以推升通膨率並將其持穩在2%左右。

過去幾年來,瑞典央行祭出史無前例的刺激方案,包括在全球金融危機前爆發前升息、成為全球第一個把基準利率降到負值的央行,這也因而招致各方批評。不過瑞典一些大銀行的經濟學家反駁,全球的力量讓瑞典央行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達到通膨目標。

建物買賣登記棟數及面積更創自90年以來新低

103年6月公布修正房屋稅條例調高非自住房屋稅率及政府規劃推動房地合一稅民眾之預期效應,103年建物買賣登記棟數及面積均呈下降,104年因為房屋稅適用新稅率及房地合一稅將於105年1月1日啟動等原因,建物買賣登記棟數及面積更創自90年以來新低。

新竹市增加52.7%次多,苗栗縣增加40.8%居第三;減幅以臺東縣減少27.8%最多,新北市減少13.7%次多,嘉義市減少 8.9%居第三。


◎104 年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大多為新成屋)計12萬7千棟,建物總面積3,556萬平方公尺,分別較上年增加9.8%及6.1%。棟數增幅以連江縣增加 123.5%最多,新竹市增加52.7%次多,苗栗縣增加40.8%居第三;減幅以臺東縣減少27.8%最多,新北市減少13.7%次多,嘉義市減少 8.9%居第三。

◎104年建物所有權移轉登記計44萬1千棟,較103年減少3.8%,主要係買賣件數之減少;按項目別分以買賣登記29萬4千棟占66.8%最多,贈與登記5萬6千棟占12.7%次之,繼承登記5萬棟占11.4%居第三。

◎同期建物買賣登記共29萬4千棟,較103年減少2萬6千棟(減少8.2%)。建物買賣自98年下半年起回溫,100年6月起受奢侈稅實施影響 致交易量縮;102年因實施不動產交易透明化政策及奢侈稅2年持有期限屆滿,建物交易逐漸熱絡。103年則因房屋稅條例修訂及房地合一稅預期效應,買賣棟 數驟降,104年因為房屋稅適用新稅率,更創90年以來新低。

◎同期建物買賣登記棟數仍集中在6個直轄市,合計占買賣總棟數7成5,其中以新北市5萬1千棟占17.5%最多,臺中市4萬4千棟占15.0%次 之,桃園市3萬9千棟占13.2%居第三。與上年比較,6個直轄市除了臺南市較上年增加2.6%,其餘皆呈減少現象,並以新北市、桃園市之減幅 14.9%、11.1%為最大及次之。

一、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係指尚未辦理產權登記之新建或舊有合法建物,所有權人為確保其權屬,第一次向地政機關申辦之所有權登記。104年建物 所有權第一次登記計12萬7,222棟、面積3,556萬平方公尺,分別較103年增加9.80%及6.05%;第一次登記棟數自94年起逐年增加,96 年起始呈減少趨勢,近6年則呈現緩升現象。

(一)按縣市別分:建物棟數以桃園市2萬50棟占15.76%最多,臺中市1萬8,255棟占14.35%次之,新北市1萬7,020棟占 13.38%居第三,3市合占總棟數之43.49%;建物面積以臺中市513萬平方公尺占14.42%最多,桃園市495萬平方公尺占13.91%次多, 新北市384萬平方公尺占10.80%居第三。

(二)與103年比較:棟數增幅以連江縣增加123.53%最多,新竹市增加52.68%次多,苗栗縣增加40.76%居第三,棟數減幅以臺東縣減少27.75%最多,新北市減少13.75%次多,嘉義市減少8.86%居第三。

二、建物所有權移轉登記:係指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後辦理之買賣、拍賣、繼承、贈與、夫妻贈與、交換、共有物分割、徵收、信託、法院判決、調解及 和解、其他登記等所有權移轉登記。104年建物所有權移轉登記計44萬689棟、面積6,047萬平方公尺,分別較103年減少3.76%及增加 4.45%;移轉登記棟數按項目別分以買賣登記29萬4,250棟占66.77%最多,贈與登記5萬5,879棟占12.68%次之,繼承登記5萬60棟 占11.36%居第三。茲以建物買賣登記情形分析如下:

104年建物所有權買賣登記計29萬4,250棟、面積3,564萬平方公尺,分別較103年減少8.22%及4.67%;建物買賣棟數於95年 逐年增加至一波高峰後,96年起轉為遞減,98年及99年又見回升,惟100年第2季起,政府為遏阻投機客炒作房價,於100年6月1日起實施「特種貨物 及勞務稅條例」(又稱奢侈稅),致100年起買賣棟數即見減少;另本部於101年8月1日實施不動產成交案件實際資訊登錄制度,落實不動產交易透明化政 策,且奢侈稅2年持有期限屆滿,建物買賣102年呈回升現象。

103年6月公布修正房屋稅條例調高非自住房屋稅率及政府規劃推動房地合一稅民眾之預期效應,103年建物買賣登記棟數及面積均呈下降,104年因為房屋稅適用新稅率及房地合一稅將於105年1月1日啟動等原因,建物買賣登記棟數及面積更創自90年以來新低。

(一)按縣市別分:買賣登記棟數以新北市5萬1,434棟占17.48%最多,臺中市4萬4,247棟占15.04%次之,桃園市3萬8,836 棟占13.20%居第三,此3直轄市合計占總棟數近5成,6個直轄市合計則達7成5;買賣登記面積亦以6個直轄市占多數,臺中市511萬平方公尺占 14.33%最多,新北市493萬平方公尺占13.82%次多,桃園市440萬平方公尺占12.35%居第三,此3直轄市合計占總面積4成1,6個直轄市 買賣面積合計占近7成。

(二)與103年比較:各縣市建物買賣棟數以基隆市、苗栗縣及新北市減少22.08%、15.66%及14.87%較多,另以連江縣、金門縣及臺東縣增加300.00%、70.51%及22.18%較多。

「房地合一稅」確可創造三贏

畢竟「房地合一稅」確可創造三贏。因為「政府」得以回收土地的開發利益,並回饋社會;「建商」得以進入正常發展的經營環境,避免投機份子糾纏;而「家庭」亦可享受合理的房價,故值得全體國人努力推行。  
http://www.myhousing.com.tw

後稅改時代 問題漸浮現

後稅改時代 問題漸浮現
投 資客進場在短期內固然對建商有利,因為可以提高房屋的去化率,但投資客哄抬房價反而使建商陷入不利,如以上所提到的建案,建商只能獲得正常的利潤,大部分 的超額利潤都被投資客或代銷業剝削,由長期而言,房價暴漲使得建商經營困難,實施「房地合一稅」有利於建商的永續經營。

當然,任何新制度在設計時難免有些不周之處,例如第一點:「房地合一稅」屬於中央稅,而土地增值稅屬於地方稅,兩者的銜接若有不妥,必引起「賦稅競爭」。若地方政府為提高其稅收,可能逐年大幅調高土地公告現值,土地增值稅若無配合減徵設計,等於變相懲罰長期持有。

第二點:「大豪宅」與「小公寓」都同樣享受一戶的自用住宅優惠稅率,有失公平,不如按照「每人」給予一定面積的優惠稅率,以取代現行「每戶」自用住宅優惠稅率。

第三點:以往民眾購屋時大多缺乏價格憑證,只能用房屋評定現值、土地公告現值當作成本,成本偏低,但以後卻用市價當售價,導致不公。

第四點:持有期間繳納的房屋稅、地價稅等應該納入費用,希望以後能與長期持有獎勵優惠一併調整。